转化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以造福人群

中医中药现代化 中大自1970年代开展中药研究 ,成立中药研究中心,为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院开始授课 (1981)
教学医院 -- 威尔斯亲王医院投入服务 自八十年代投入服务以来,医院一直肩负培训医疗人才及领导医学研究的使命。
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成立 (1988)
香港癌症研究所成立 (1990) 研究所为香港及华南地区癌症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开闢香港微创手术之路 中大引进微创手术,在威尔斯亲王医院进行首宗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公共卫生学院成立(现称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1999) 学院是本港首个专门处理公共卫生的学术单位,协助政府应对传染病及就卫生政策提供建议。
中医中药研究所成立 (2000) 研究所促进中医中药的现代化和中西医学合作,并致力把传统中药推出国际市场。
对抗沙士 中大在应对沙士疫情上贡献良多,包括研究出冠状病毒基因组序、确定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及研发血清测试用以检测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
转化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成立 (2006)
亚洲首个获认证的机械人手术培训中心 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为亚洲首间多功能外科手术训练中心,具备达芬奇机械臂系统,多年来培训了数以万名的本地及海外的医护人员掌握微创技术。
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医学大楼开幕 (2007)
药用植物应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成立 (2009)
研究成果扭转肺癌治疗方向 莫树锦教授于2009年发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研究,证明口服标靶药吉非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晚期肺癌病人的疗效较传统化疗显着。2014年,莫教授又发现标靶疗法更有效治疗晚期ALK阳性肺癌。莫教授的标靶治疗研究成功延长病人的存活期。
由无创产检到癌症检测 卢煜明教授研发的无创唐氏综合症产前诊断技术(T21) 开始临床应用,抽取孕妇的血液检测,代替入侵性的羊膜穿刺术,大大减低流产风险。T21至今已获全球数十个国家採用,每年惠及数百万名孕妇。此非入侵性检测技术亦应用至筛查多种癌症。
罗桂祥综合生物医学大楼开幕 (2013)
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成立 (2013)
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机械臂变得更加灵活,所有手术工具能透过单一切口进入病人体内。此新系统可以深入以往难以到达的病灶位置,例如鼻咽和下咽部,让外科医生进行複杂但精细的治疗程序。
同心抗疫 中大不同学科的专家和研究员致力以创新科技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挑战。
Health@InnoHK 神经肌肉骨骼再生医学中心
Health@InnoHK 创新诊断科技中心
Health@InnoHK 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