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發展成為有益人類生活的技術

電子計算中心成立 (1968)
工程學院成立 (1991)
全港首台超級電腦設置於中大 (1993)
醫療圖像服務新里程 香港醫療圖像網絡系統於1993年啟用,直接接駁醫院的電腦掃描機、磁力共振器及核能醫學診斷儀器,可於兩分鐘內將百多幀醫療圖片由一所醫院經電腦傳送到另一所醫院,讓醫生能盡快替病人斷症。
本港國際互聯網中心 中大早於1991年便建立全港第一條連接美國太空總署的互聯網線,並開放予其他本地專上院校使用。中大以此為基礎,於1995年建立香港國際互聯網交換中心,成爲全港互聯網信息核心。
本土研發搜尋器 中文訊息處理系統「茉莉之窗」搜尋軟件獲多家國際高科技公司購買使用權,用於世界各地的商業網站。
自動人面識別系統 湯曉鷗教授及王曉剛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出全球最高準確度的自動人面識別系統,準確度高達99.15%,超越人類肉眼識別的97.53%準確度,系統有助打擊犯罪。
網絡編碼改變物聯網未來 楊偉豪教授通過對資料進行編碼,大幅減少多跳無線傳輸的數據丢包問題,同時增加數據傳輸量,令網絡變得更可靠和穩定。技術可應用於現有流動通訊技術、衛星通訊、數據加密、雲端儲存等。
推動工業4.0 中大致力研發應用於未來工作場所的機械人與人工智能技術,並為物流行業的迫切性問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尤其著力於智能感知、智能交互、智能操控和智能移動等方面,以提升機械人智能。
醫療機械人 工程學院與醫學院攜手研發醫療機械人,包括能夠快速深入狹窄腔道進行醫療程序的微型機械人及手術機械臂,推動傷口更少、病人康復更快的微創手術。
AIR@InnoHK 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
AIR@InnoHK 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
AIR@InnoHK 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